云上十堰讯 记者 罗毅 见习记者 杨天娇 报道: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晚年,是每一个人都逃避不了的话题。连日来,记者就十堰目前几种常见的养老模式展开调查,倾听老人们的故事,同时希望即将开始养老的人群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居家养老
九成老年人的选择
一项全国性的统计数据表明,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的最爱。“十堰90%的老年人愿意以居家养老的模式安度晚年。”市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无论情感还是现实,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国式养老”的主流模式。
“金窝银窝家,不如自己的穷窝。”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家住燕林小区的张老太,近年来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张老太年过八旬,此前老伴没过世前,她和老伴两人居住。老伴去世后,两个儿子由于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张老太,想把她送到福利院,可她就是不愿意,哪里都不去。“出门都是熟悉的邻居,能聊天说话,多好啊。”
和张老太一样,住在同一栋楼的李老太年过九旬,由退休的儿子王先生照顾。记者在李老太家里看到,房子虽小,但收拾得整齐干净。王先生说,虽然母亲年迈,但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平日里,母亲一日三餐都是他做。偶尔,老人心情好了,会主动提出逛街的要求,王先生就推着三轮车带母亲去六堰逛一逛。日子虽平淡,但母子俩过得恬淡简单。王先生说,百善孝为先,对老人尽孝是作为子女应尽的本分。这些年,周围的亲朋好友时不时都会出门旅游,而王先生从未离开母亲。
“老了身边有子女陪伴,很知足。”李老太的想法和很多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想法一样,在家住得舒适,还比住养老院省钱。
社区养老
从点滴小事照顾老人
近年来,随着社区各类设施的完善,社区养老也成为一些老年人的选择。
“我家住在附近,几个孩子都上班,工作很忙,怕我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送到这里来了。”今年75岁的王大爷说,他已经在张湾区汉江街办东风社区养老院住了一段时日。
东风社区养老院负责人肖杨介绍,目前,养老院里一共住了16位老人,多是80岁左右的老人,其中不仅有东风社区辖区内的老年人,还有许多来自县里的老人。
记者调查得知,选择到社区养老的老人,主要出于这三点考虑:一是不愿为孩子增加负担,“孩子在外工作,没时间照顾我”;二是一个人生活太孤独,不如来养老院与同龄人共同生活;三是由于年龄太大,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生活得不到保障。
肖杨告诉记者,社区养老院主要负责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房间,提供基本护理。“我们每天都会为老人测体温、量血压,随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肖杨说,养老院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心照顾老人,吸引了周边老人来到这里。
机构养老
贴心关爱老年人生活
这些年来,十堰增加了许多公立和私立的养老机构,机构养老成为一种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养老方式。
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浙江路的十堰市慈济老年公寓,这家养老机构共收纳老人271位。“我儿子很久才来看我一次,住在这里有个伴儿,没有那么孤单。”住在慈济老年公寓的李奶奶告诉记者,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让自己备感孤独,一个人在家不如住在养老院里。记者随后询问了几位老人,他们纷纷表示,在家居住是给孩子添负担,还有的老人家里,孩子身处异乡,一个人住着也很孤独。
不仅是小孩子需要大人的呵护,老年人也需要家人的关爱。慈济老年公寓负责人秦丹华说:“现在,很多老年人都不愿麻烦子女,在这里住着,除了日常看护,我们还登记每位老人的生日,在生日当天为老人送上祝福。”“前几天就是我的生日,养老院的医护人员都来给我庆祝,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李奶奶告诉记者。
“对待老年人一定要像对待小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耐心、关心和爱心。”秦丹华说,跟老人讲话多重复几次,有耐心,听懂他们的意思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为他们带来晚年幸福,是养老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十堰市寿松苑老年公寓位于福银高速十堰西收费站旁边。走进这家老年公寓,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床铺,房间还配有电视机、沙发,厕所门口特地为行动不便的轮椅患者铺设无障碍通道。现在已有超过100位老人居住在这家老年公寓。
这家私立养老院的负责人罗芳介绍:“我们这里可根据老人的健康状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老年公寓内设有休闲广场、超市、医疗卫生室、康复治疗室、多功能食堂、手工室、棋牌室、微机室等,配有医用电梯,安装监控设备、中央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每月不定时地举办健康养生及法律知识讲座,遇到重大节日,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老人活动,让老人在享受优质护理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精神慰藉。
在这里居住两年的82岁田大爷说:“住在这里很舒服,家里没人照顾我,孩子们工作都很忙,而且我家楼房没电梯,上下楼梯很不方便。这里有电梯,住起来很方便。”
今年87岁的张大爷和老伴住在这里,已经4个多月,两人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张大爷说:“我们不愿给孩子增添负担,就选择住养老院。这里的服务态度不错,我们也很喜欢住在这里,自在舒适。”
罗芳介绍,养老院不仅有规范整洁的环境,医护工作人员也全部持证上岗,同时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护理。
医养结合
新型养老方式受欢迎
人上了岁数,身体就会出问题。一些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都会考虑就医条件。因此,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很受老年人欢迎。
“我住在这里觉得挺好,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很负责任。”今年82岁高龄的张奶奶告诉记者,一年前孩子们决定把她放在养老院,经过一番比较,最终选择了医养结合的太和和众养老中心。
“这个养老中心基础设施好,一日三餐也挺符合我的胃口,每周六还有太和医院的医生前来坐诊,我住在这里很安心。”张奶奶说,每天的卫生都有专人打扫,自己没什么操心的,可以和同龄人聊天、晒太阳、下棋。
“我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在外地,现在做不动家事了。孩子们如果不来照顾,我自己万一出了意外,也不会拨打电话,是给他们添麻烦,还不如住在这里省心。”张奶奶告诉记者,房间的床边、厕所里都配备呼叫器,医护人员24小时服务,很安全。
太和和众养老中心负责人王香亭告诉记者:“这里主要解决了医院不能养老、养老机构没有专业治疗的难题,从而提高老人的养老服务品质。”这家养老中心是茅箭区政府和太和医院联合建设的养老机构,在传统的护理服务上还提供了医疗康复保健、紧急救援服务。
“自2014年开办以来,共计750余人住过这里,现在还有140多人。每天上午九点半,由护士带领老人们一起做手指操,通过简单的方法有效预防老年痴呆。还会不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帮助老年人做简单的运动,有些还能在开展活动时表演节目。”王香亭说,每周六上午,还有太和医院的主任到这里查房,医养结合不仅是要住得舒心、吃得放心、文化生活丰富,还得在医疗条件上同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