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医生戴头盔做手术吗?十堰这台手术如同科幻大片

赵猛主任(左一)认真查看陈先生的术后检查片,确认他的恢复情况良好。

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 蒋辉 报道:将病灶通过MR技术(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 呈现在医患双方面前,使术前沟通和手术操作更直观、生动、精确,这种只有科幻大片里才出现过的场景,如今在太和医院上演。17日上午,太和医院骨科4病区(创伤骨科)主任赵猛完成了 “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股骨外髁粉碎性骨折固定手术” ,这是十堰第一例混合现实手术,也是全省继协和医院后的第二例。

高空坠落摔成股骨骨折

“你们看,他这个骨折部位十分隐蔽,很容易漏诊误诊。” 17日上午,太和医院骨科4病区主任赵猛在办公室通过MR技术,为患者陈先生的家属讲解病情。

陈先生今年37岁,前不久一次意外从高空摔下,剧烈的疼痛从右腿关节处传来,腿既不能伸也不能弯,家人很快将他送到太和医院骨科4病区。经过系列检查,医生确定他是股骨外髁粉碎性骨折。

“一般的骨折,要么在膝关节以上的部位,要么在膝关节以下的胫骨,他这个骨折很少见,是由关节上侧的骨头被顶后,导致的粉碎性骨折。骨折的骨块已经凹陷,如果做检查时角度稍微偏一点,就不容易发现。” 赵猛介绍。

这类骨折不仅容易漏诊,而且在做固定手术时,极易引发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如果有并发症,虽然骨折治好了,但患者后期会出现其他问题,如腿部不能屈伸、走路跛腿等。

术前,赵猛把精确的核磁共振和CT扫描结果传给工程师,工程师运用MR技术做成3D成像。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MR技术可以让他们清楚直观地看到骨折部位,方便了解病情。

MR技术精确定位使手术更顺利

赵猛是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常委,他一直关注医学前沿科技。得知江苏、广东、河南等地医院近一年来已运用MR技术开展乳腺肿瘤切除和肿瘤外科等手术后,他敏锐地察觉到,MR技术将会在外科手术中占据重要位置。

据介绍,MR技术是一项全息的阅片方式,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更高效的临床和教学效果。全息影像系统的临床引入,能为医生的每一刀提供精确的数字科学依据,减少了对于经验和医生空间想象力的依赖。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安全度和疾病治愈率,而且会使病患的康复时间和生存`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由于该系统直观完整、简单易用,可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 有利于医院人才梯队的建设。

赵猛和骨科4病区的部分医生迅速学习掌握了这门技术。手术台前,赵猛戴上一个黑色头盔,瞬间,陈先生的膝关节立体图像“悬浮”在空中。赵猛拿着平板电脑,“指挥”图像,可让它放大数十倍,旋转360度,左右上下移动等,还可“删掉”血管、神经或皮肤,更清楚地看到目标部位,再将虚拟的3D数字模型调整到与病人体位完全吻合的程度。因为已经通过虚拟影像与患者精准匹配,所以原本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手术,赵猛仅用一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

为了保险起见,术后赵猛进行了X线透视检查,发现患者的关节面恢复正常。17日下午,记者在太和医院骨科4病区的病房见到了陈先生,他的脚趾头已经可以自如运动。“这说明手术很成功,没有伤到离骨折部位很近的血管和神经。”赵猛介绍。

MR技术用于外科将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医院掌握MR技术。在湖北市州医院中,太和医院是第一家掌握MR技术的医院。这例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股骨外髁粉碎性骨折固定手术,是我省继协和医院后第二个运用此技术的手术。

昨天,太和医院又运用MR技术做了上皮样肉瘤切除术。接受手术的患者前臂的肿瘤很大,曾做过截肢手术,没想到如今肿瘤复发。为此,他看过很多外地的肿瘤专家,都建议他再次截肢。

“他不想再截肢,心理压力很大,希望我们在保留残肢的情况下做肿瘤切除手术。”赵猛说,在这种情况下,MR技术堪当大任,能够清晰地看到肿瘤位置,以及周围血管、神经的分布情况,医生就像带着透视显微镜在做手术。

“以往,医生只能依赖CT、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在大脑中想象还原。现在,医生将患者的影像资料输入系统,制成3D模型,再戴上头盔,就可以将3D模型从电脑屏幕中拖拽出来。”赵猛介绍,该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手术视野的立体感,对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操作的精确度大有裨益。

赵猛说,MR技术的首次运用,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术前掌握病情更准确了,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更容易了,术中手术更精准了。“MR技术用于外科将是大势所趋,将成为外科医生的“利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