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知道处暑如何养生吗?专家给你支招

云上十堰讯 记者 方元 报道:今天,迎来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从处暑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但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

这个时节,人们在衣食住行上应该注意什么?昨日,记者就处暑养生咨询了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

适当秋冻 不生杂病

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杨照华介绍:“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初秋时期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来。但“秋冻”不仅局限于天气未寒不忙添衣,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好。

处暑时节,时值初秋,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换”。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另外,由于天气逐渐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市民。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容易感冒发烧。因此,更应注意随时增减衣服,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早睡早起 美容养颜

“处暑时节,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对养生来说也很关键。”杨照华说,处暑由热转凉,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点前入睡最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保证早睡早起。另外,处暑时节,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那是因为伸懒腰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形成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多饮少言 学会养肺

处暑期间,人们常感觉皮肤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干得冒火,大便秘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秋燥易伤肺,此时应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杨照华说,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干燥的秋天,人的皮肤日蒸发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须补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

此外,每天不停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少言”。

民间有处暑吃鸭的习俗。杨照华说,鸭肉营养丰富,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最适合处暑前后食用。鸭肉虽好,但要注意鸭肉性偏寒凉,身体虚寒或因着凉引起食欲减退、胃脘疼痛、腹泻、腰痛及痛经等症者,暂不宜食用鸭肉。

处暑后养生最主要的就是养肺。传统养生认为,白色食物入肺,比如银耳、山药、白萝卜、百合、白芍、梨子等白色食物,建议多食。少吃辛辣食品,比如烧烤。

进入初秋,不少人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为寒冷的冬季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少吹空调电扇 防呼吸道疾病

杨照华表示,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秋乏。如果长期从事室内工作,可以在工作间、案头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及花草,女性可以多穿一些颜色比较明快的服饰,通过眼睛给我们的身体传递兴奋、喜悦的信号,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适当运动 晒晒太阳

“这个时节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杨照华说,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每次半小时左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

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可以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