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郧阳区挖断岗竟因这个人而得名!

从十堰城区沿209国道西行,不到20分钟车程便进入俊秀美丽的郧阳区柳陂镇挖断岗。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的村庄房屋,绿树成荫的宽阔马路,宛若一座座天然的大盆景,看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日前,记者来到这个充满新农村气息的富饶土地上,听当地居民讲述挖断岗的地名来历。

挖断岗村新貌。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吴忠斌 特约记者 孟江

挖断岗因一个神话传说而得名

7月12日一大早,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郧阳区柳陂镇,探访挖断岗的前世今生。

柳陂镇沙洲村党支部书记郝善国告诉记者,挖断岗村已于2012年改为沙洲村。原来的挖断岗正是沙洲村的村部所在地。登上村部办公楼楼顶,郝善国指着不远处一座小山告诉记者:“这就是挖断岗的一部分,209国道正好将挖断岗一分为二。现在村部所在地以前是一个小土丘,因修建村部被铲平了。”

郝善国介绍说,挖断岗位于郧阳区柳陂镇原舒家沟村、朱家湾村与挖断岗村三村交界处,是因一个神话传说而得名。

说起挖断岗的来历,今年57岁的沙洲村会计程道奎打开了话匣子。

土生土长的程道奎说,挖断岗的传说是古麇人纪念治水英雄阳华而流传下来的一个神话故事。据传,郧阳老城的武阳岭、北门坡、小西关、西河街一道岭在上古时期和汉江河对岸的广施山是连为一体的沉积岩山脉,汉水进入古麇后绕道茅窝经柳陂湖到茅坪河后,顺天马崖流向东南。古麇部落在它的上游繁衍生息,到周成王时封为麇国。古麇部落的“郧县人”,世代在这里渔猎耕种,快乐生活。

原来,古麇部落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可是突然间汉江河道上出现了一个土梁,汉江被堵,水位上升,淹没了耕地和村庄。阳华带领部落人要把拦河的山梁挖掉,排水救田救村。可是这个山梁白天挖,夜间长,越挖越高。有一天夜里,阳华梦见一个白发白眉白须的老人在云雾中唱道:“千挖万挖,不如茅草一拉。”阳华一觉醒来,恍然大悟,茅草叶缘长满硬刺,如果拧成绳子来回拉,可能要比锄头木锨挖土效果好。阳华便组织族人拧了几十条草绳,横着山梁来回拉。果然奇迹出现了,山梁上流出红水,紧接着一声巨响,一条青龙腾空而起,后降落到汉江西南岸化作一座小山,后人称为“青龙山”。

卧江的青龙被赶走了,河道疏通了,耕地村庄也恢复了原样。然而,此举却惹怒了汉水龙王,原来卧江堵水的是龙王太子。一天他在河里游玩,在这里竟然睡着了。阳华开始时用锄头木锨来挖,不过是给他抓痒而已,挖走的土只是龙王太子身上附着的泥垢。龙王太子夜晚一翻身,下面的泥垢又长起来了。用茅草一拉,龙王太子甲碎皮破,伤及肝肺,只好赶紧走了。

龙王太子化作石山,龙王恼羞成怒,疯狂报复两岸百姓,动辄百日无雨旱死庄稼,倾盆大雨冲毁良田,百姓不得安宁。更有甚者,龙王传令巫师,每年供奉童男童女,方保当年风调雨顺。百姓痛上加痛,阳华心急如焚,决定走访仙山,寻求伏龙之法。

阳华斗龙治水传说流传百世

“我们小时候听过很多老人讲挖断岗的神话传说,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程道奎说,汉江河畔的地名如挖断岗、青龙山、琵琶滩等出处都有一个个传说。康熙版《郧县志》中也有关于阳华斗龙治水传说的简单记载。

传说阳华历尽艰辛,不知翻过多少座山。一日,烈日当空,阳华饥渴难忍,忽见前方有两个年轻女子挑水上山。阳华急步赶上,想讨口水喝。小妹不假思索,舀了满满一瓢水递给阳华。阳华刚要饮水入口,大姐一把夺过水,指责小妹:“人家跟我们无冤无仇,何故加害于他!”说着又把水倒入桶中。阳华看到桶中竟有一条游荡的小蛇,不禁抽了一口凉气。阳华尾随着她们上山,只见山崖之脚有一洞府,姑娘挑水进洞了。洞门上镌刻着“武阳洞天”四个大字,阳华迫不及待地叩响洞门。一个仙童开门,问有何事?阳华刚说要拜师学艺,仙童二话未说就关了洞门。阳华无奈,只有长跪不起,一直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武阳真人。行罢拜师礼后,阳华抬头一见师父尊容,正是他梦中见到的白发白眉白须的老人。

阳华天生聪慧,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多门武功,深得师妹好感。转眼间又是一个春天,到了二月初二,又是给龙王供奉童男童女的时候了。阳华决定告别师父下山,和龙王决一死战。然而师父说,依你现在的功力,还不能降服龙王,再修行十年,胜负亦无定数。十年,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阳华决定瞒着师父私自下山。

阳华告别师妹,没料到师妹也要下山与他并肩作战。阳华深知制服龙王是一场恶战,九死一生,不能让师妹涉险。师妹无奈求助师姐。师姐费尽口舌,甚至用父训压她,却动摇不了小妹的决心。师姐终于被感动,为了不让阳华发现小妹,用一把雨伞把师妹藏好交于阳华,并叮嘱他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到家不能打开雨伞。谁知武阳真人掐指一算,知道他们师兄妹私自下山,便略施小术求得一阵大雨。路遇大雨,阳华打开了雨伞,师妹从伞中落下,紧紧地依偎在师兄胸前。师父赶到,严令小师妹回山,小师妹苦苦哀求。师父无奈地长叹一声:“天意如此!”遂授阳华降魔杖,一人回山去了。

阳华带着师妹回到古麇部落,族人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二月二这天,阳华夫妇在汉江河畔搭建法坛,在法坛前置一大鼎,架上蒸笼,笼中作一面龙,盖上笼盖,贴上咒符。师妹作法生火,汽蒸龙身。阳华口念避水诀,手持降魔杖,怀揣三块令牌,来到汉水龙宫,向龙王挑战。龙王大怒,出宫应战。阳华使降魔杖,龙王用三尖叉,双方大战一百余合。阳华掷出第一块令牌被龙王接住,第二块令牌被三尖叉挡开,阳华力渐不支。师妹焦虑万分前去助战,她给烧火童子交代,无论如何不可打开笼盖。她盘腿于江面之上,弹奏琵琶《倒海翻江》之曲,震慑龙王。龙王连破阳华两只令牌正在沾沾自喜,忽觉汗流不止,功力减退。阳华乘势发出第三块令牌,击中龙王天灵。阳华夫妇合力,正要取龙王性命,不料法坛前的童子闻到笼中蒸物,其香无比,一时忍不住馋打开蒸笼,笼中面龙不翼而飞。烧烫的江水立马回凉,龙王功力迅速恢复,现出龙形,掀起巨浪,把阳华夫妇撞至天马崖上,又堕于水中被巨浪冲走。

程道奎说,后来人们在天马崖下游找到师妹的琵琶,管那里叫“琵琶滩”。汉水流过,冲击滩上的石头,铿锵有声,似琵琶之音。

挖断岗如今成为十堰城区“菜篮子”

沙洲村党支部书记郝善国说,传说留给大家的是精神食粮,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挖断岗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郝善国介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在十堰城区与郧县结合部的挖断岗村民,凭着精于编制“菜篮子”的独门技艺,已在十堰城区闯出名气。在各大市场上,新鲜、味美的柳陂菜早已成为车城人的最爱。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挖断岗部分村居、蔬菜基地已经与209国道柳陂段一同装进村民的记忆。取而代之的209国道柳陂高架桥犹如一道卧波长虹,将挖断岗移民新村与就地抬高新建的数百亩更高标准蔬菜大棚连成一串,展现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郝善国说,为有效破解有土安置难题,他们在挖断岗库周采取回填垫高的办法新造高标准大棚菜地500亩,用于安置本村移民。移民在大棚里种植黄瓜、西红柿,每亩地可产黄瓜16000斤,纯收入约8000元,西红柿12000斤,纯收入约8500元,移民年可增加收入约3200元。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库周大力发展樱桃、桃子、柑橘等小水果,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创收途径。目前,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9400元。

如今的挖断岗,以调水为契机兴建了柳陂环湖路、长沙一级路、柳五路、209国道及十漫高速柳陂段,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让致富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

在这片汉江馈赠的肥沃土地上,传统耕作方式伴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节奏不断演进,与现代思维、现代理念、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不断推动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眼下,这里大棚林立、瓜果飘香、田地富饶,无不展示着现代新农村的生机与活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