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护佑新生 市人民医院成功救治危重症早产儿

患儿家属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文、图/记者 秦洪涛 特约记者 马婷婷 通讯员 王金敏

近日,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名危重症早产儿。在16个惊心动魄的日夜里,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3月14日13时,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急救电话突然响起。“请迅速做好准备……”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胎龄仅34周的早产儿即将出生的消息,其母因“先兆早产、完全性前置胎盘、头位”需立即行剖宫产手术。

接到通知,医院新生儿科急救团队迅速响应,携带转运暖箱及抢救设备,火速赶往手术室。很快,新生儿顺利降生。令人揪心的是,新生儿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浅促、背部布满针尖样的出血点,情况危急。救治团队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新生儿的呼吸道畅通。待病情稍稍稳定后,在“T组合”辅助通气下,新生儿被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不容乐观:严重酸中毒,反应差,呼吸急促……新生儿科医护团队迅速行动,开展呼吸机辅助通气、纠酸、抗感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然而,接下来的检查结果让医护团队“倒吸一口凉气”: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高压、感染指标超出正常值的数倍。新生儿被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休克等多重病症,救治难度极大。

新生儿科立即成立专项救治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组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们根据新生儿的血气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强化抗感染治疗,改善循环功能。

新生儿的病情危重,治疗周期长,护理团队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在患儿细如发丝的血管中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搭建起生命通道。

救治过程一波三折,腹胀、胃潴留等问题接踵而至,让原本脆弱的生命更加岌岌可危。救治团队迅速完善相关检查,调整喂养方案,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操等护理策略,努力提升新生儿的经口喂养能力。同时,他们采用“鸟巢式护理”,通过温柔抚触、多感官刺激等方式,促进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治疗期间,医护团队日夜守护在新生儿的身边。他们精心治疗,悉心护理,用专业和爱心为患儿筑起一道生命的防线。终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好转,由有创通气过渡到完全脱离呼吸机支持。看着监测仪上平稳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露出欣慰的笑容。

3月30日,这个曾经命悬一线的小生命达到出院标准,家属拿着写有“医德高尚传四方 医术精湛美名扬”的锦旗来到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表达感激之情。孩子的父亲哽咽地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16天的生死博弈,384个小时的精心守护,见证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专业与爱心。他们用专业与爱心、用现代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为这个小生命编织一张生命的网。这个病例的成功救治,不仅展现了医院新生儿科的救治水平,更展示了医者仁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