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春风劲 发展热潮涌——郧阳区就业工作实现首季“开门红”

城关镇城北社区“零工超市”生产车间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毛以国 杨柳 通讯员 王光斌

又是一年春风起,正是扬帆起航时。

开年以来,郧阳区劲吹就业服务春风,为劳动者与企业搭建对接桥梁,奏响“促就业、保民生、助发展”的奋进强音。一季度,全区就业工作实现“开门红”:7.8万劳动力完成有序化跨区域转移就业,3.6万群众在家门口农字号企业灵活就业增收,220多家企业用工饱和稳定,380多家经济实体获得定向服务,累计发放各类就业政策支持型资金9800多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300余个……一项项喜人的数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用活招聘平台 搭建就业桥梁

1月22日上午,郧阳区举行2025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回家就业”现场招聘会,当天达成就业意向1180余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236人,发放就业政策“大礼包”3800余份,发放各类奖补资金1081万余元。

2月8日,柳陂镇专场招聘活动在龙韵村举行,3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涵盖汽车制造、农业、电子、餐饮等多个就业领域。

今年春节前后,该区利用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契机,在全区20个乡镇(场)同步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

为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无活干”的难题,该区构建“信息全覆盖、服务无死角”工作机制,组建20支“1+N”就业帮扶小分队(由人社专员、乡镇干部、企业代表等组成),通过“信息统一梳理、简章统一发布、人员统一组织、资料统一配送”方式,推动“服务力量向包联乡镇集中、符合条件的劳动力向招聘会集中”,有效提升岗位供需的匹配效率。

同时,该区人社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向全区350个村推送招工信息,开展缺工企业直播带岗活动,打造功能齐全、便捷高效的网络招聘平台,实时更新岗位信息并智能匹配求职者专业、技能和求职意向。

2024年4月12日,郧阳区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建立鄂豫陕毗邻地区劳务协作关系。2025年3月25日,郧阳区与郧西县牵头,按照“信息畅享、供需对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原则,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商洛市商州区和山阳县、十堰市张湾区等“西十”高铁沿线的6个县(市、区),共建“西十”高铁沿线县(市、区)人力资源联盟,就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就业创业等工作进行深度合作,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经初步统计,开年以来,该区共举办87场招聘会,累计服务群众达46.8万人次,促成2.6万人在本地企业实现就业,就业服务成效显著。

全国首个县区级青年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落地郧阳区

定制政策礼包 直抵创业一线

2月24日,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学院负责人李昶一行,将印有“政府服务拓新径惠民惠企绘锦章”的锦旗送至郧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感谢该局为企业发展提供的人才和政策支持。

近年来,该区人社部门将企业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实施“就地揽才、赴外引才、政策留才”等政策,精准破解企业用工难题。2024年以来,累计为企业招引人才37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38人、本科生64人;落实稳岗返还资金110余万元,发放就业人才津补贴220余万元,配套人才公寓310套。

就业扶持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为切实将政策落实到位,该区采取“政策找人”的办法做优就业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该区人社部门精心制作2万余份就业扶持政策“大礼包”,全域投放至乡镇和市场主体;组建“政策找人小分队”,在2月用工旺季深入企业一线,通过“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帮助企业精准享受政策红利。在落实惠企措施上,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失业保险费返还,稳定企业岗位。

“就业部门真是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郧阳国际大酒店的企业法人张天龙激动地说。此前,该企业因资金短缺制约规模扩大,当地人社专员主动上门解读政策后,企业申请贴息贷款40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稳住了120余个就业岗位。

今年3月,为全力支持楚商回乡,助力青年创业项目发展,该区人社部门联合多部门建立全国首个县区级青年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青郧汇”基金。

返乡青年兰俊毅正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创业初期,我虽有技术,但受限于设备和资金短缺,项目推进艰难。获得360万元‘青郧汇’基金支持后,我们团队迅速发展壮大,近期获得了超500万元的产品订单。”兰俊毅说。

“‘青郧汇’基金采取‘风险共担’机制,投入真金白银帮扶优质创业项目。”该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基金已构建3000万元的投资池。

该区推行“1300”工作机制,即“一分钟申请、三分钟审核、人工零干预、服务对象零跑腿”,扶持创业项目。今年已发放创业贷款197笔共计6500万元,为18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100万元,向1800余人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320万元,真正实现“补贴不漏项、应享不漏人”。

组织开展袜业产业技能培训

创新就业举措 服务边缘劳力

“下楼进厂门,上楼进家门,在‘零工超市’上班,我既能顾家,还能每月挣两三千元工资,日子越过越好了!”3月28日,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60多岁村民罗世秀说,她很满意目前的工作和生活。

作为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青龙泉社区按照“社区零租金提供场房+企业提供简易生产工序+群众按件计酬+人社部门给予适度补助”的模式解决易迁户就业增收问题,现已建立7个“零工超市”,涵盖袜业、香菇加工、玩具加工、服装加工等多个类别,帮助1600余人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郧阳区作为集“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影响区、易地扶贫搬迁区”(以下简称“三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域,其民生保障工作具有特殊意义。该区人社部门关注边缘劳力群体,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今年以来,该区相继在城关镇兴郧路社区、茶店镇蔡家岭村等地建成“零工超市”“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38家,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1月24日,该区“零工超市”经验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进行交流分享,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全区已兴办“零工超市”55个,带动34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零工超市”建设成效尤为突出——

助力产业发展,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育计划。聚焦产业发展与弱劳力技能提升需求,该区开展群众“上手快、方便学”的技能培训,助力壮大油橄榄、昌欣香菇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技能培训-产业用工-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助力充分就业,促进居民稳定增收。“零工超市”随来随做的灵活就业模式,让弱劳力、半劳力群体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增收门路,年人均增收突破1万元。

助力“双集中”,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零工超市”就业吸附效应和群众自发传播,目前,“零工超市”已吸引“三区”群众进城安家4470人,进城务工1322人。

“郧阳菇农”入选省级重点劳务品牌资源库

用好培训资源 培育产业人才

为提升“郧阳菇农”劳务品牌效应,使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该区专门成立技术专班,设立香菇产业建设指挥部和香菇办,在340个村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培养香菇种植技术骨干7000余人,带动全区5万余人从事香菇种植,人均年增收3.5万元以上。今年2月,十堰市昌欣香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评湖北省第二批劳务品牌领军企业。

该区人社部门通过组织开展特色培训,助力产业升级。依托区就业训练中心广泛开展数控技术、电气焊、育婴师培训;依托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市场紧缺型岗位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大型企业开展以工代训项目,与湖北佳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累计培训2300余人次。

该区人社部门通过联合职业技术学校和用工企业,实施“岗位靶向”培训工程,推行“以工代训”激励政策,对参训劳动者按工时给予培训补贴,激发群众学习动力,同时为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帮助“土工匠”完成从经验型向认证型技能人才的转型,实现“体面”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场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牵线搭桥、一次次“政策上门”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带来红利,一项项就业培训促使务工者学以致用……郧阳区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责任和担当,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注入强劲动力。

(本版图片均由郧阳区人社局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