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医院专家创新型手术 让八旬患者免除截肢之痛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通讯员 王玮 报道:近日,太和骨科四病区主任赵猛带领团队前往襄阳,对一年前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岁张(化姓)奶奶进行上门随访。看到张奶奶恢复良好,医生感到非常欣慰。

张奶奶高兴地为医生们反馈自己的恢复情况,她告诉医生,出院仅6个月自己就可以下地干活了,现在走路基本正常,仅仅小跑时有一点跛。随访中,医生对张奶奶的手术部位进行了仔细检查,其创面植皮生长良好,皮肤表面平整有弹性,日常并无明显不适。随后,医生对其进一步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进行了叮嘱和指导。

据悉,张奶奶一年前在地里干农活时不幸摔伤,导致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做完手术一周之后,出现了皮肤坏死、伤口感染、流脓,面临截肢的风险。家人多方打听,将其转入太和医院创伤骨科。

入院时的张奶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下肢血管硬化严重、血液供应不佳,手术切口周围大片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严重、内固定钢板及骨骼外露。如果进行通常的皮瓣移植,创伤较大,其身体全身及局部条件均不允许。如果进行皮片移植,创伤相对较小,但钢板、骨骼外露,植皮无法成活。为了保住患者的肢体,赵猛反复研究了张奶奶的病情,凭借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最终创新性的设计出了骨表面血管化游离皮片移植术方案。

因为患者急性感染严重,手术只能分期进行。医生先为其进行一期清创炎性坏死组织,以控制急性感染。一周之后,取出钢板,再次彻底清创,并选取创伤较小的钢针从正常皮肤、软组织处打入以代替钢板内固定,结合石膏进行托外固定。这样既达到了骨折固定的目的,又将再次感染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接下来的第三次手术是整个治疗中最关键的一步,医生先将其暴露的骨头进行“特殊处理”——磨除骨头表面的骨皮质,然后再用VSD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持续治疗,目的就是让去皮质化的骨头上长出新的肉芽,这样才能为后期移植的皮片提供存活的“土壤”。一周过去了,原本没有血供的“白骨”表面如期长出了新的肉芽,这让接下来的皮片移植成为可能。

第四次手术中,医生从张奶奶腿部选取一块皮片移植到长出新鲜肉芽的骨头处,顺利进行了最后一期手术。赵猛介绍,相比于皮瓣移植来讲,皮片移植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创伤小,手术风险大大降低,康复更快。这也为超高龄、基础疾病多、血管硬化严重无法进行皮瓣移植的患者提供了一种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新思路。

这种创新性的手术思路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一定骨科基本知识、基本手术技术储备的医生均可进行,易于推广。但手术思路的创新却要求医生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更是考验医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深入全面掌握。该手术让患者避免了截肢的风险,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术后的生存质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