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位于山顶之上,石头垒砌高墙,形成易守难攻之势。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韩玉砚 特约记者 周宗华
古人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在郧阳区五峰乡境内,处于当地最高峰、海拔956米的天鸡寨是一处古老的军事遗址。由其延伸出的神话传说、流寇故事,成为周边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登临天鸡寨,静心品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山顶之上的清代寨墙
天朗气清,正是登高望远的时节。在本地村民的带领下,沿着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登上五峰乡下三岔村6组和双庙村4组交接处的山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神清气爽。
向导介绍,海拔956米的天鸡寨位于五峰乡境内最高的山峰,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当地还有在此建设风力发电站的初步规划。
雄奇险峻的地势,也使天鸡寨成为兵家战事上为最为有利的易守难攻之地。历史上,天鸡寨又名“天旗寨”。这座清代寨墙寨址为不规则三角形,呈“东南—西北”走向,南宽北窄、南高北低,占地面积487.5平方米;东南与玉皇顶祖师殿相望,西南为曾家垭,南为大方凹;下方东、南均为峭壁,西、北略为平缓。
目前,寨墙四围保存较好,均为块石由底至上逐渐内收垒砌,高2至3.5米,宽0.7至1米。寨内地势较为平坦,西北方位建有一座寨门。为了便于防守,西寨墙内挖有一条深1米、宽1.4米的通道。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天鸡寨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岁月沧桑的天鸡寨遗址,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它不仅凝聚了古代工匠艺人的智慧,而且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古代集防御、驻守等完备的军事设施,为专家学者研究古代山寨文化、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
曾为百姓躲匪的堡垒
遗留的天鸡寨石墙仿佛在讲述往昔的故事。
十堰绝大多数的山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据险。据险的目的就是防御,通俗地讲就是躲避。作为一处地方民众躲避匪乱的防御工事和临时生活场所,天鸡寨演绎出无数故事,在当地代代流传。
天鸡寨下的迷魂嶂,因地形复杂,加之终年云雾缭绕、瘴气弥漫,如同最近网络大火的哀牢山而得名。“外人进入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转来转去难以走出这个地方……”基于这个原因,传说古代天鸡寨一带一度藏有土匪强盗,打劫过路客商,使很多人死于非命。
清末,有个名为“金钩李胡子”的土匪,盘踞迷魂嶂多年,横行汉江沿岸。他通过打劫周边村落诸多大户、商家和过往客商,积攒大量的黄金白银。同时,一度还有房县土匪“老王太杆子”流窜到此,趁火打劫。
两股土匪的兴风作浪,使得迷魂嶂方圆几十里鸡飞狗跳、民不聊生。每逢土匪来袭,当地百姓纷纷逃到天鸡寨,依仗天险稍作喘息。后来,县令派兵镇压,一举歼灭了窝藏于此的“金钩李胡子”“老王太杆子”等土匪,当地趋于安宁。
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军机处行走、户部郎中李昌平向皇帝呈递的《平贼四策》中,总结家乡竹溪百姓利用山寨应对匪患战乱的经验,其中描述也印证了天鸡寨在当时的功能用途。
《平贼四策》之“结寨民”指出:“今川陕楚境,贼往来扰害之地,其民皆纠聚义勇,结寨自守……依山扼险,按地设伏,推之三省,无不皆然……各寨守望相资,消息相通,又地势高阔,可以望远,贼至则无所掳掠,其势必孤。”
地名故事耐人寻味
古往今来,大江南北,与动物有关的地名不胜枚举,但多以龙、虎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为主,以“鸡”命名的却难得一见,天鸡寨即为一例。关于天鸡寨的地名由来,流传在当地的传说故事耐人寻味。
当地90多岁老人张公立,如今耳聪目明,聊起地方典故如数家珍。传说当地有一神鸡,总在三更打鸣,引发人间群鸡一起叫,导致百姓每天很早就下地干活。俗话说“人勤地不懒,付出总有报”,在神鸡的催促下,当地五谷丰登,百姓生活富裕。人们相信神鸡是山金(此处曾有一座小型金矿)的化身,经过数万年修炼而成。为了感念它的贡献,当地遂取名为天鸡寨。
另说,相传当年玉皇大帝曾在天鸡寨附近的迷魂嶂歇脚。其间,玉皇大帝见山下大雾弥漫,堪称人间仙境,于是安排天鸡驻守在当地位置最高的一座山头,为山下百姓打鸣报时。从此,玉皇大帝落脚的山峰被百姓唤作玉皇顶,而天鸡驻守的山头被称为天鸡寨。如今,在天鸡寨附近,仍有祖师殿、望武当等文化遗址。
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组织万余群众在当地玉皇顶、祖师殿、二宝山一带三度开荒,培育出13500亩人工林。如今,这里闻名全省的万亩杉树林、1000多亩油茶和数百亩青茶基地一派葱绿,生机勃勃。每逢雨过天晴,山中则大雾茫茫,座座山峰仿佛海中岛屿,堪称人间仙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