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故事| 郧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邹景根 通讯员 甘晓燕 胡启威

“真没想到,改造后的藕塘能经受住5轮强降雨。前年仅一轮暴雨,10亩莲藕全被冲毁,让我损失20余万元。今年莲藕丰收在望,要归功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产业大户彭贵凡一边察看莲藕长势,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地块分散、非旱即涝、看天播种、靠天收粮,曾是郧西县农村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土地连片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保障。近年来,该县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全县18个乡镇(场、区)200多个行政村建成高标准农田31.81万亩。

“不仅省水、省肥、省工,还增产增收。今年我种植的密本南瓜,每亩比去年增产1000余斤。”在观音镇万寿寺村密本南瓜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武昌炳笑着算了一笔效益账,“合作社种植110亩密本南瓜和100亩板栗南瓜,每亩见收5000余斤,今年预计实现收入70余万元。”

今年年初,该村将农户家中的“块块田”“绺绺田”化零为整,配套修建机耕路、生产作业路,完成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沟渠相通、田块相连。引导农户将整理后的高标准农田流转给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发展模式,订单种植南瓜、辣椒、红薯等作物。

在关防乡沙沟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乡村美景一览无余,一片沃野尽收眼底。千亩高标准稻田里,金灿灿的谷穗与挥镰收割的稻农共同构成一幅丰收画卷。

郧西县利用沙沟村“陕南第一关、楚北第一门”以及茶马古道等人文资源,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农村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功能,打造“农耕文旅·田园沙沟”综合体,辐射周边11个村,连片种植冷水稻3200多亩,年产优质稻1900余吨,产值近千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粮仓”。

莫道农家无宝玉,沃野千里皆是金。近年来,郧西县采用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五统一”农田建设管理新机制,让昔日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增加的高产田,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