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故事| 房县城关镇三海村:逐绿前行乡村兴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王超亿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仲夏时节,俯瞰千里房县,一幅天蓝、山绿、水清的画卷徐徐展开。

“种”与“养”: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

6月13日,在房县城关镇三海村,家庭农场经营者陈运林正在给承包的160亩水稻施用沼肥。“这些沼肥都是畜禽粪便,成本低廉,肥力也足。”陈运林说。

2015年,陈运林回村创业,成立房具运林种植养殖家庭农场,以每亩年租金400元的价格,流转59户村民200余亩耕地,其中160余亩种植优质水稻,其他种植瓜果。在发展种植产业的同时,农场还发展养鸡、养蜂产业。养鸡产生的粪污怎么办?陈运林采用“种-养-沼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将畜禽粪便变成沼液、沼肥,在实现粪污“零排放”“全消纳”的同时,为农田提供优质有机肥。

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点、绿色防控示范区共1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有机肥利用率达93.51%。

“量”与“质”:促进茶业标准化生产

“真稀奇啊,茶园里跑起了小火车!”6月13日,房县姚坪乡虎尾沟村茶农金尽国感叹道。

在虎尾沟村茶园,一辆轨道运输“小火车”来回穿梭,把茶农刚采的鲜茶运下山。

近年来,姚坪乡大力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新建茶园2万亩,其中虎尾沟村1500多亩。茶园建在山上,茶叶和农资运输颇为不便。为节省成本,姚坪乡在虎尾沟村铺设轨道,投入山地单轨运输车,一次载重可达500公斤,既能运输鲜叶下山,又能运送有机肥等农资上山,让茶园生产从肩挑背驮变为机械化作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轨道运输车占地面积小,作业范围大、效率高。以前请人工搬运20吨有机肥,费用要1万多元,至少一个星期才能搬完。现在有了轨道运输车,两天就运送完了,减轻了茶农负担,降低了生产成本。”茶园负责人杜可配说。

下一步,姚坪乡将推进茶叶生产全产业链机械化,在其他5个村建设茶园轨道8000米,实施茶叶生产关键环节“机器换人”,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

“管”与“护”:织密人居环境保护网

走进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错落有致的屋舍映入眼帘,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路面干净整洁,小河清澈见底,呈现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2018年,房县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管护结合,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新貌。

截至目前,该县281个村实现常态化保洁,累计清理村内水塘350口,拆除乱搭乱建和废旧房屋19161处、废旧广告牌2500个。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20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张贴宣传标语950条,发动农村群众参与环境保洁6万余人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