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故事| 郧西县夹河镇:月亮湾的笑声

云上十堰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杨洪霞 通讯员 钟建华 付书杰 余倩倩

5月31日,夏日的阳光洒向大地,记者一行来到郧西县夹河镇陡岭子村的月亮湾。

月亮湾因上游有着陡岭子和孙家滩两个水电站,在下游自然形成了一个弯弯的、月亮形状的湖面而得名。

走进月亮湾,一眼就看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两条宽阔的水泥路环绕安置区,文化广场、卫生室、便民服务室、图书室、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

移步间,听到安置区东头村民王启新的家里笑声不断。他96岁的老母亲过寿,妻子从打工地回来了,女儿带着小外孙儿回来小住了几日,大表姐也过来帮忙了。家里双开门冰箱、曲面屏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电器一应俱全。

王启新以前住在5公里外的山顶上,全家5口人挤在2间土坯房里,家里两个孩子读书,母亲患有慢性疾病,属于贫困户。2017年1月,他一家从山上搬进现在的安置区。

王启新是村里的能人,除了种植7亩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外,还在安置区种植香菇,妻子王祥兰在县劳动就业部门推荐下到襄阳一家工厂务工,全家一年收入达10万元。如今,长女王才芝大学毕业后,不仅有了工作,还成了家;儿子王攀即将高中毕业。

在月亮湾,像王启新这样的村民过去大多散居在偏僻的沟沟岔岔,水电不通,道路难行,穷得不得了。全村共有贫困户362户1183人,易地搬迁共安置243户772人。

2014年,村民张勇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努力赚钱,才能养活老婆孩子。”2017年1月初搬到月亮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住进125平方米的安置房后,张勇月底结婚,年底就生育了大女儿,2019年底生育了二女儿。说话间,今年29岁的张勇喜悦写在脸上,这片收获幸福的土地,为他的小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脱贫又“脱单”,实现“逆袭”的张勇没有停下奋斗脚步。结婚之后,张勇就在夹河集镇开了一家铝合金和彩钢瓦加工作坊,年收入20万元左右,父母在家种植油料作物,养猪,养鸡,妻子专门负责照顾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

产业是脱贫之基。在月亮湾,像张勇这样,靠着发展加工作坊和种植养殖产业,脱贫又“脱单”的村民为数不少。喜人变化的背后,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

行走在陡岭子村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一大片香菇大棚,这是搬迁后月亮湾发展的现代设施农业。如今,该村发展香菇大棚89个11万棒、100多亩莲藕、80多亩蓝莓、1800多亩柿子树。除此之外,村里还有一个小型光伏发电站、两个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6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6元。2019年,该村实现脱贫目标。

走到村子尽头,太阳的余晖照耀在月亮湾,水面上波光粼粼,两边绿树婆娑。记者向前走去,只见六七位老人坐在院子里闲聊,他们背后的院墙上有这样一句标语“住上好房子,迈向新生活”。他们当中最年长的一位已经80多岁,身体还很硬朗。他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能领730元低保和600元养老金。说到这儿,老人高兴地笑了。

采访结束时,记者遇到刚巡完山回家的护林员纪大来。闲聊得知,纪大来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从山上搬下来后,纪大来把山顶上的7亩地全部退耕还林栽上柿子树,即将见收。

现在纪大来每天的工作是巡完山之后,帮左邻右舍做些木工活,每月净挣4000多元,加上两个儿子的收入,全家一年稳定收入9万元。纪大来笑着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两个儿子能够尽快成家立业。”

在月亮湾采访,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不仅是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村民勤劳致富的创业精神。

说起月亮湾未来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吴远全信心满满地说,全村正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依托月亮湾独特的山水风光,打造环形跑道、绿化景观带、观光凉亭,完善垂钓等游玩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让搬迁群众的收入再上一层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