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 记者 罗毅 报道:今天十堰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进入惊蛰节气后,天气将越来越暖和,春雷乍动,雨水增多,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开始活动。此外,惊蛰节气,春困也将悄然袭来。虽然春困不是病,但市民仍不可松懈对之。
气候特征:春雷响起,天气渐暖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每年3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从中可以看出,惊蛰是一个热闹的时节,在我国古代,多认为惊蛰和春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到此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过来,结束了冬眠。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任何关系,昆虫并非因听到雷声才苏醒,春回大地,天气变暖,这才使昆虫结束了漫长的冬眠时节。
关于惊蛰名字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惊蛰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这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惊蛰和雨水两个节气顺序被调换,谷雨与清明的顺序也被调换。也就是说,在汉初以前,前几个节气是按照“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的顺序,汉景帝时则换成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我国民间常说:“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意思是说,进入惊蛰节气后天气逐渐温暖,春雷也越来越近。不过,尽管距离春雷更近,但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听到春天的第一声雷声。根据十堰气象资料来看,每年3月至9月是十堰雷电多发期。从近些年气象资料看,十堰首场春雷最早出现在2月,最晚在4月。十堰第一声春雷一般出现在3月底或4月初,平均每年雷暴天数达45天,多时达到63天。
十堰天气:冷空气再杀“回马枪”
对于十堰来说,进入惊蛰节气后,天气会越来越暖和,柳条吐绿,春暖花开,处处春意盎然。从气温上看,进入惊蛰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一般会升到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同时,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太阳值班更勤了。天气晴好催人勤劳,惊蛰也是一个显示农忙的节气。进入惊蛰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所谓“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但是,进入惊蛰后,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很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从十堰目前的天气情况来看,2月下旬以来,受冷空气影响,十堰迎来了一次阴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强降雪,同时气温大幅下降。进入3月份后,十堰天气逐步转好,阳光回归带动气温回升,最高气温又回到了“2”字头。不过,从5日开始,受冷空气影响,十堰又将开启涨云、降雨、降温的模式。由于本次冷空气势力较强,降温幅度比较大,最高气温将再次接近10℃,提醒市民注意保暖,棉衣还不能轻易脱掉。
养生技巧:清淡饮食多吃梨
进入惊蛰节气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则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要点。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链接
关于惊蛰的诗词
惊蛰节气万物复苏,到处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古代,很多文人挥洒豪情,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