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今日3时55分,在清冽的月夜里,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
这是今年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露珠冷寒而欲凝结,放出微微寒光,“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即将迎来秋残如血的日子,草木荣华渐成往事,冬天的脚步慢慢靠近,天气由凉转寒
寒露是深秋的时节,芦荻轻飞,蝉噤荷残,但自然并未就此沉寂
冷寒的露珠浸染山川,染红了层层叠叠的枫叶,蓝天之下满是浓浓秋韵,飒飒的秋风吹散斜阳,晕黄了漫山遍野的菊花,霞光之中尽显秋色斑斓
气温虽在持续降低,此时的大地却是一派热闹欢腾。石榴、山楂、柿子等纷纷成熟,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晚稻、棉花迎来收获的节点,成熟的稻穗、棉桃迎风飘摇
刚收割完这一季,劳动者们又弯下腰背打场晾晒,耕地翻土,准备播种过冬的小麦
闲暇之余,不少人会结伴出游。除了看黄花、赏红叶,也会趁着渔获时节临水钓鱼、捕螃蟹,就着窗外菊、桂的香气尝一口黄膏丰腴的母蟹,再来些芝麻、花糕做的点心,十月的滋味便可从舌尖化进心间
今天也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再次踏上追梦的旅程,背起打包好的行囊,眼下的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这就是寒露
草木逐渐零落,众物趋于蛰伏,但生命并未就此凋谢,只是转而在静默中积累
寒露已至,温暖犹在,愿你用默默的努力,积蓄前进的力量!(来源:人民日报微信)
吃螃蟹、登高赏秋色…今日寒露,习俗知多少?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随着秋风劲吹,寒露到了。这是个表示气候变化的节气,也是人们忙着收获的时候。
寒露节气的许多习俗与重阳节比较相似,如赏菊、登高等。比起夏天的生机勃勃,深秋多少显得有些萧瑟,但人们登高望远,去观赏秋色,也代表着一种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到快要凝结了。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反映了气候变化。和白露比起来,它的名字里也有一个“露”字,但白露意味着从炎热向凉爽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到来后,昼渐短、夜渐长,寒气渐生,尤其在早晨或者晚上,人们往往会略微感到一丝寒意,空气也变得比较干燥。
食在寒露:吃螃蟹、喝寒露茶
寒露节气的习俗不太多。秋深了,倒正是吃螃蟹的时候,“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但螃蟹不宜多吃。
有的地方,则有喝“寒露茶”的习惯。据说,寒露茶具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道,颇受老茶客们的喜爱。
寒露时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这时人们应注意防秋燥,于是,民间也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
也有文章称,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
值得注意的是,农历九月又被称为菊月,此时菊花基本已经普遍开放,所以,登高、赏菊称为寒露节令的一大雅事。
防秋燥,饮食应润肺益胃
过去,在人们的认知中,寒露到来后,在自然界里,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所以,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要做出一些调整,适应天气变化。
比如,有一种关于养生的说法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天气干燥,在饮食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注意饮食平衡的基础上,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此时,可以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宜适当吃些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等具有益胃生津功效的食物;蔬菜则可吃胡萝卜、冬瓜,或海带、紫菜等。
“一场秋雨一场寒”,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而且,秋季腹泻多发,要防止暴饮暴食,特别注意腹部保暖。(来源:中新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