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故事 | 小产业,促脱贫
竹溪新闻网讯 初夏的清晨,蒋家堰镇新生村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太阳没有出来,田地间吹着阵阵微风,带着一丝丝的凉意。行走在田间地头,总能发现一个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那就是柯贤志。
柯贤志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年,柯贤志一家三口住在看起来摇摇欲坠的三间土坯房中,儿子还在上小学,父母虽然同弟弟一起住,每月的赡养费他还是要给的。上有老,下有小,他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劳动力、顶梁柱。早年,他走村串户,靠贩卖各种小商品及农作物做点小本生意,现在交通好了,信息也灵通了,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了,每天奔走在乡间地头,生活把这位身材消瘦,脸庞黝黑的中年汉子压得喘不过气。
县水利和湖泊局驻蒋家堰镇新生村工作队发现村里大部分村民依然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既辛苦收益也低,更有许多村民宁可选择外出打工也不再种地,使大片的土地荒废。如何把荒弃的土地变废为宝,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商议,一直认为柯贤志可以挑起这个重担。于是,与他商议并制定规划,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资金发展产业,结合新生村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极适宜绞股蓝生长。俗称“南方人参”的绞股蓝,可饮用,可入药,每年4月至11月都是生长期,一亩地丰产期可采摘4-5次,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在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柯贤志很快申请到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流转土地20亩,开始种植绞股蓝。柯贤志每天起五更睡半夜,从种植、采摘、杀青、揉捻、烘干,层层严把质量关。当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5.5万元,不仅还清了之前的贷款,还盈余9.5余万元,一举脱贫。
尝到甜头的柯贤志,主动找到工作队及帮扶干部共同商议,想在2016年加大种植面积,注册成立希松种植合作社。工作队大力支持他的发展思路,并帮他落实相应的政策。他看准香椿苗的市场前景节节高升,就果断投资15万元,扩大流转土地200亩,土地流转费7.5万元,加种椿树苗150亩、绞股蓝50亩,发放务工工资20万元,再次实现年收入翻番。现在合作社已形成从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网络平台(微商)将种植的绞股蓝、香椿苗远销陕西、山东等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柯贤志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其他人,在自己的产业基地里,相继吸纳贫困劳动力30余人,为49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还把附近村里闲散劳动力利用起来,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并特意向村两委承诺:咱们村的贫困户来我这儿打工,同等条件比别人每天多加10元工钱。
回顾脱贫致富路上的这几年,柯贤志感慨地说:“是党的政策好,解决了我家的困难;是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为我细心引导,使我无后顾之忧,才敢放手一搏,才会有今天脱贫致富的成就。”(故事作者雷胜利,系县水利和湖泊局驻蒋家堰镇新生村工作队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