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风汽车50年回望:奋斗必然改变
下个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即将迎来建设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下充满挑战的汽车产业革命风潮,以及汽车业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中国四大国有汽车集团之一,东风公司的50岁生日显得意义非凡。
在建设50周年之际,东风公司站到了新的改革关口,如何使前50年的经验在这一轮全球产业变革的挑战中为东风增添新动能,成为东风公司对50年发展之路进行总结的重点诉求。
“东风成长到现在,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表示。根据形势和市场需求,再难的“骨头”都要率先啃,这是东风的使命。而通过借鉴与学习,形成和开创自身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硬实力,则是东风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
50年来,东风公司其实从来不畏惧改变。从特殊年代在湖北十堰大山里逆风而起的二汽(东风公司前身),到投产轿车、扩大开放合作,再到打造完整的自主体系,直至如今在国企混改中“自我革命”,在新能源、智能出行等新技术浪潮中提出“五化”概念,东风公司呈现给外界的印象是变革的动作从未停止。
50年的开创性企业特质
不仅不能落后,还要不停地进行开创。这是东风公司过去50年最大的压力所在。无论是身份赋予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还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产业大潮中所培养的生存竞争本能,“要走在变革前段”这一点从未改变。
如果说当下的汽车产业变革是在创新推动下的从1到2,或者更高层级,那么当年东风公司的从0到1,所面临的则是远超“创新”意义的开创性挑战。
从物资和技术困难的年代到改革开放时代,东风公司经历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造轿车会战、开放合作一手牵多家的合资布局、顶着压力自主研发全面发展自主品牌的挑战。其中,在布局上,东风公司走出十堰,开辟襄阳基地、强突珠三角、进军海外,一步步建成以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四大基地为主,研发生产能力遍及全球的产业体系。在自主品牌领域,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已形成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光、东风启辰等多个子品牌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合资项目上,东风同样拥有开创性的记录。以1992年与法国雪铁龙联姻成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为开端,东风分别与韩国起亚、法国雷诺、日本本田和日产等组建合资公司,期间历经波折,其多元化的合资战略也在争议中不断走向成熟。
“我们讲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日本的丰田模式,包括日产的生产方式,其实都是把别人优质的东西挪过来为我所用,这就是中国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优势。”王建清称,经过50年的积累,东风公司在学习与超越上有着清醒的认识,拥有东风DNA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这种从无到有的开创,为东风公司积累的不仅仅是覆盖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更是发展模式上多元化、不断与时俱进的持续变革思路。
又一次彻底的变革与创新
与其它央企一样,做大后的东风公司同样陷入体制机制瓶颈,无法快速掉头就意味着在互联网“入侵”汽车行业的战斗中落下风。因此,从2014年开始,东风公司的“瘦身行动”风生水起。通过股权置换、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等多种方式,东风公司已经剥离了70家子公司,并开始重塑品牌构架。
有破有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东风公司也主动迎合新形势,创新管理模式。2017年,东风公司全面启动了高管人员岗位契约化管理,打破管理层干部的“铁饭碗”;同时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以高薪吸引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在国内车企蜂拥推出“四化”战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时,东风公司开创性地提出了“五化”概念,增加了“轻量化”这一核心技术方向。以此为基础,东风公司在新能源、智能驾驶和出行层面的投入,以及整个内部创新的平台和机制体制也快速落地。
根据计划,东风公司未来将在新能源、新出行、智能网联等新事业领域共计投资200亿元。其中,在新能源汽车投入80亿元,自动驾驶投入60亿元,出行服务投入40亿元,网联汽车投入2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东风公司在共享出行方面的投资已超过20亿元,包括联手一汽和长安以及三家IT、电商巨头组建的T3出行。
东风公司在2018年发布的未来五年目标中,提出了“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在“经营质量行业领先”中,要做到整体规模行业第二,商用车行业第一,自主乘用车行业前三,新能源汽车行业前三。这一目标与东风公司官网主页的视频主题遥相呼应——“奋斗,必然改变”。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