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了万家温暖,他们冒着严寒日夜鏖战——
十堰,创造了供暖史上的奇迹
云上十堰讯 记者 徐正国 通讯员 赵宁 报道:12月22日中午11时58分,随着市委书记张维国现场宣布京能十堰热电一号机组168小时试运行圆满成功,一阵热烈的掌声从该厂集控室传出,久久回荡。
这掌声,是对重大喜讯的祝贺!因为,十堰城区今冬至此正式启动全面供暖!
这掌声,是对日夜鏖战在一线的建设者辛勤付出的礼赞,是对他们实干苦干精神的高度认可!因为,他们用顽强的战斗力,征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全力保证了今冬供暖!
这掌声,是对“人心齐,泰山移”的褒奖,是对全市上下步调一致、部门密切配合、调度科学有方的充分肯定!
兑现承诺,决战冲锋号凝聚起强大攻坚动能
进入10月,天气渐冷,广大市民又开始惦记那舒服的暖气:不知道今年冬天什么时间能供暖?
市民之问,看似平常,却令供暖方——京能十堰热电厂万分焦急:虽然厂内建设基本完成,具备点火条件,但长达几公里的热网主管道施工难度很大,按正常工期还需要四个月,并网调试又需要两个月,年底投产保供暖的目标如何实现?这简直难于上青天!
“冬季供暖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福祉,容不得丝毫懈怠,打不得半点折扣!”市委书记张维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武多次深入京能十堰热电厂现场办公,强调再苦再难也要兑现承诺,让市民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
决战保供暖的冲锋号就此紧急吹响!
政企双方领导对工程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各级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一线,随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为京能十堰热电早日投产供暖创造条件。
京能十堰热电厂更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抢进度。该厂领导班子以单位为家,各负其责,每天深入建设现场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常常加班到凌晨,甚至通宵达旦。
中国一冶和上海宝冶两家施工单位各派来一名副总经理驻扎十堰,每天在热网建设现场督战,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在决战决胜阶段,“白加黑”“5+2”,吃在工地、睡在办公室,是每位一线建设者的工作状态。
一线施工人员的艰辛付出,京能十堰热电厂的党员看在眼里。他们自发成立一支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工程一线送温暖服务队”。每天夜晚,他们结伴出发,为一线施工人员送去解困的咖啡、温暖的热水、可口的夜餐,风雨无阻。几公里送下来,他们回到寝室已是午夜时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气势迅速形成,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被逐一拿下。
日夜奋战,热网管道建设难度之大业内罕见
热网工程是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蒸汽输出的大动脉。要实现十堰热电与城市原有供热管网连接,需要新增一条全长6.3公里的供热管道。
由于城区地形复杂,地埋、架空、上山、下河、过桥、入管廊是供热管道的必经之路。铺设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按常规,工期至少需要4个月。但这次不行,今冬要实现供暖,必须在一个半月内完成。
“出门就遇大难题!”京能十堰热电厂工会主席方立春说,从电厂到综合管廊必须翻过张湾区红卫街办石桥村的一座山。这座山,坡度达70度,施工长度超过一公里,要把一根长12米、直径0.9米、重达3.3吨的钢管运上去谈何容易!多家施工队望山兴叹,不敢接手。作业中,3吨的卷扬机拉坏了,5吨的卷扬机也拉坏了,最后只好换成10吨的卷扬机。有时候因大型机械设备到不了作业点,这么重的钢管只能用手动滑轮倒链一点点拖拽上去。200多公斤重的管道托架,则是每6个人组成一组抬到现场,至于搭建脚手架的钢管和配件,一律肩挑背扛运抵现场。
在地下综合管廊里,1.4公里长的热力管道一眼望不到头,视觉上非常震撼。据介绍,管道进入管廊十分困难。且不说3.3吨的重量,对于空间相对狭小的管廊来说,长12米的钢管根本无法进入。经过施工单位现场反复研究论证,在管廊入口处侧面扒开一个管道入口,用吊车将管道放进去,再用两辆叉车配合,将管道转运进相应位置,然后进行后续作业。
解决了老问题,又来新问题。
6.3公里热网由500多节重钢管组成,光是焊口就有1200多条。一名一级焊工,一天也只能焊一条多一点,焊接地埋管道的护套,一个焊口也得焊5个多小时。
为了保证管道施工进度和质量,两家施工单位紧急从山西、山东、辽宁等地高价聘请40多名一级焊工,与十堰本地130多名一级焊工一起,日夜倒班作业。
为了不影响工期,雨天施工方在焊口上方架起临时雨棚。特别是在焊接地埋的管道时,需要挖一个坑,焊工钻到坑里,躺着焊接管道。下雨天,坑里都是水,焊工们就铺块板子躺在泥水里焊接,旁边还有人用瓢不停把坑里的水舀出来 。
焊工“女汉子”张春莲说,为了抢工期,她们几个女焊工每天从上午8点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特别是12月初的几天,连续4天干到凌晨2点。那几天正好下雨,手套、衣服都是湿的,容易触电,她们就把手套烤干了再干活。
方立春说,热网施工最高峰时一天达到500多人。午夜时分,山坡上、河道里灯火通明,形如长龙,蔚为壮观。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12月5日晚热网施工高质量完成,一次合格率100%,施工难度之大、进度之快在业内十分罕见。
创造奇迹,克服200多度高温施工确保并网调试顺利完成
“从并网调试到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成功,按常规至少需要两个月,这次我们只用了25天,不仅刷新了我们集团的纪录,还在业界创造了奇迹!”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胥成增自豪地说。
胥成增说,并网调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发现问题后就得停机消缺,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0天左右。他们上一个奇迹是在河北涿州创造的。当时,也是为了保供暖,全员上阵,紧急调度,用了38天时间完成任务。这次京能十堰热电厂在并网调试中遇到的难题更大,经过攻坚,耗时更少,真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该厂技术设备部副主任段新潮列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
在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号汽轮机冷再至辅助蒸汽管道止回阀阀体漏气,如果就此消缺就必须停机,让该阀体从几百度的高温自然冷却,冷却时间至少7天。供暖时间显然等不及,怎么办?
该厂决定,从尚未启用的二号机上取下和这个同样型号的阀体进行替换。结果在替换时发现,该阀体存在同样的铸造缺陷。经联系厂家得知,如果重新购买新阀体,至少需要40天。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又紧急优化方案,决定降低汽机压力,在高温下进行消缺施工。第三天,阀体温度降至200多度,技术人员穿着隔热服进行施工,成功消除缺陷。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连夜飞抵上海换阀。”段新潮说,一个高压调节阀的伺服阀卡死了,必须及时更换,否则也要停机消缺,至少要耽搁三天时间。我们连夜联系上海厂家,并派人飞抵上海,买回新货,第二天飞回,在24小时之内将问题解决。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问题还有好几起,如果都停机消缺,至少需要一两个月,今年冬天我们就无法实现供暖。但是,我们通过超常规举措将问题一一解决,确保今冬供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胥成增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