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十堰晚报)记者 柯栋 通讯员 柯程成
自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全市上下把巩固创卫成果作为一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卫生方面,从公共领域卫生整治入手,抓长效管理和效果提升,推动巩固创卫成果工作向纵深发展。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各级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落实人员、设备、经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市太和医院建成湖北省医院中首个“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并入选全国40个健康促进示范案例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打造“五大健康阵地”。据统计,城区已建成健康主题公园4个,健康广场6个,健康学校30所,健康食堂25个,健康超市5个,健康步道10个,健康示范社区8个,健康俱乐部9个。坚持开展健康巡讲,城区年巡讲60余场,每年制作并向居民发放自我健康管理包2万多个,印发《健康教育墙报》24期12万份,制作健康城市宣传单5万份、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折页5万份、健康66条手册2万本。
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印发《十堰市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专班对公共场所进行检查,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均张贴禁烟标识。开展十堰市“第31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5月29日在茅箭中学举办主题为“烟草和心脏病”的第31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暨中小学生“拒吸第一支烟 做不吸烟新一代”签名活动。组织开展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等无烟场所建设。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近期投入1000余万元,对全市全民健身路径、公共场所健身器材进行全面检查修复,满足广大市民健身需求。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共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7500人,城区建成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每千人超过2人,超过85%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加强重点场所卫生管理
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升卫生管理水平与档次。认真开展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使得新、改、扩建项目的选址设计、卫生布局和卫生设施设备配置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对新发证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六类”公共场所(住宿、游泳、沐浴、美容、美发、网吧)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公示率达100%。多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重点检查,商场、游泳场所、沐浴场所、住宿场所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项执法检查,“六小门店”集中整治等公共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下达书面整改意见书,及时纠正公共场所不规范经营行为,监督覆盖率100%。
优化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成立处置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网络直报覆盖率达100%,网络正常运行率达100%。2015年至2017年,城区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达100%,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与本地适龄儿童享有平等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待遇,建证率、建档(卡)率均达到95%以上。
扎实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及“三减三健”专项活动。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系统,组织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及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完成慢性病患病及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居民食盐摄入量核心信息调查、食品营养标签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慢性病社会因素调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个、湖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个,实现区域全覆盖。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长效机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9.7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保障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和安全,连续5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我市共有村卫生室1891个,建设达标率达到96%以上。市政府连续5年将基层卫生组织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成效明显。规范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全市2015年至2017年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低于国家卫生城市设置标准。
坚持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每年坚持组织开展春季灭鼠、夏季灭蚊蝇灭蟑等病媒生物防制统一行动,消除城区病媒生物孳生地,完善防制设施,定期开展杀虫剂抗药性测定,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既保障杀灭效果又避免因过量使用杀虫剂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切实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点单位“三防”设施合格率不低于95%,病媒生物密度始终控制在C级以上水平。
自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全市上下把巩固创卫成果作为一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卫生方面,从公共领域卫生整治入手,抓长效管理和效果提升,推动巩固创卫成果工作向纵深发展。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各级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落实人员、设备、经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市太和医院建成湖北省医院中首个“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并入选全国40个健康促进示范案例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打造“五大健康阵地”。据统计,城区已建成健康主题公园4个,健康广场6个,健康学校30所,健康食堂25个,健康超市5个,健康步道10个,健康示范社区8个,健康俱乐部9个。坚持开展健康巡讲,城区年巡讲60余场,每年制作并向居民发放自我健康管理包2万多个,印发《健康教育墙报》24期12万份,制作健康城市宣传单5万份、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折页5万份、健康66条手册2万本。
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印发《十堰市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专班对公共场所进行检查,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均张贴禁烟标识。开展十堰市“第31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5月29日在茅箭中学举办主题为“烟草和心脏病”的第31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暨中小学生“拒吸第一支烟 做不吸烟新一代”签名活动。组织开展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等无烟场所建设。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近期投入1000余万元,对全市全民健身路径、公共场所健身器材进行全面检查修复,满足广大市民健身需求。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共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7500人,城区建成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每千人超过2人,超过85%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加强重点场所卫生管理
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升卫生管理水平与档次。认真开展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查,使得新、改、扩建项目的选址设计、卫生布局和卫生设施设备配置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对新发证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六类”公共场所(住宿、游泳、沐浴、美容、美发、网吧)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公示率达100%。多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重点检查,商场、游泳场所、沐浴场所、住宿场所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项执法检查,“六小门店”集中整治等公共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下达书面整改意见书,及时纠正公共场所不规范经营行为,监督覆盖率100%。
优化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成立处置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网络直报覆盖率达100%,网络正常运行率达100%。2015年至2017年,城区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免疫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达100%,流动人口适龄儿童与本地适龄儿童享有平等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待遇,建证率、建档(卡)率均达到95%以上。
扎实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及“三减三健”专项活动。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系统,组织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及全人群死因监测工作,完成慢性病患病及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居民食盐摄入量核心信息调查、食品营养标签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慢性病社会因素调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个、湖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个,实现区域全覆盖。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长效机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9.7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保障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和安全,连续5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我市共有村卫生室1891个,建设达标率达到96%以上。市政府连续5年将基层卫生组织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成效明显。规范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全市2015年至2017年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低于国家卫生城市设置标准。
坚持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每年坚持组织开展春季灭鼠、夏季灭蚊蝇灭蟑等病媒生物防制统一行动,消除城区病媒生物孳生地,完善防制设施,定期开展杀虫剂抗药性测定,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既保障杀灭效果又避免因过量使用杀虫剂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切实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点单位“三防”设施合格率不低于95%,病媒生物密度始终控制在C级以上水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