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力争用3至5年时间 采取5大对策建设发展旅游人才队伍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旅游业关联行业超过110个,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在今年6月召开的十堰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张维国强调,要以战略思维和创新思路谋划旅游大布局,推进旅游大发展,着力培育千亿级支柱产业,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产业要发展,人才需先行,因此建设一支竞争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旅游人才队伍成为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推动我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我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千亿级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市人才办、市旅游委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组对当前本市旅游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人才发展措施。

十堰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紧紧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以培植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不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发展成绩。截至目前,全市旅游市场主体突破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9家;A级旅游景区57家,其中4A级以上20家,总数全省第一;星级饭店83家,其中4星级以上3家;A级旅行社60家,持证导游1728人;星级农家乐724家,其中4星级以上4家。 “十二五”以来,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平均分别增长20.3%和22.4%,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4700.85万人次,接近全市常住人口的14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61.22亿元,约占全市GDP的2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8.5%;全市过夜游客比重由2011年底的40%提高到52.1%,旅游人均消费由640元增加到765元,带动直接就业近25万人,旅游企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旅游业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三,进入全国百强俱乐部。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竞演央视大型城市文化旅游节目 《魅力中国城》,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了持续的关注度和强大的聚焦效应,十堰旅游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空前提升。这些都说明,十堰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劲,在全国旅游发展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十堰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各地对旅游人才教育与培养工作的逐步加强,全市旅游人才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旅游人才在逐步增加。截至2017年,全市星级饭店83家,就业人数约一万余人。星级农家乐743家,就业人数4000人左右。A级景区57家,2000人左右。近年来,市县两级旅游局 (委)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了98%,新引进研究生学历人员3名。十堰市旅游局、郧西县旅游局成功升格为旅游委,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一)重视人才培育工作。

1、张湾区旅游局联合区就业局举办旅游人才培训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订单式分门别类培训,分精品班和普通班两个班次,贯彻学习 《旅游法》、道路交通安全等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等一线旅游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化水平,整体提升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2、丹江口市组织多层次的旅游培训班,一是利用对口协作通过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委举办为期5天共20人的旅游管理培训班,二是邀请武汉商学院旅游学院教授为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等旅游从业人员讲授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服务标准》和 《旅游安全法规及管理》等知识,共有80余人参加了培训。三是开展乡村旅游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面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等,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乡村旅游创业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了30名乡村旅游创业人才。

3、茅箭区组织旅游人才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茅箭区旅游局2016年7月组织乡镇街办主要负责人和旅游重点村书记赴浙江杭州莫干山参加全国民宿产业培训班,学习民宿集群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和特色培育等方面的知识。

4、竹溪县旅游局每年初率先制订全年旅游人才工作方案,对全年的人才工作谋篇布局。通过 “培强”、 “培优”、 “培育”、“培养”、 “选拔”五大工程,对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乡村旅游领军人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旅游技能人才、乡村旅游讲解人才等进行了全方位培养,全面提升了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壮大了旅游人才队伍。

5、房县野人洞 (谷)景区利用旅游淡季组织导游到云南、四川、海南等地学习考察,提升业务技能。

6、郧西县组织文化旅游干部参加各级组织的人才培训、考察、学习活动,促成五龙河景区与西安两家旅游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基地,向西安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和就业机会,龙潭河景区与十堰高校开展合作,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导游实习机会,同时积极培训本土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对机关干部、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农家乐优秀骨干和员工,以会训的形式对全县旅游企业扶贫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方位培训,公开遴选50名导游讲解人员进行封闭培训,组织50名农家乐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组织4名优秀导游人员分别参加市导游员技能大赛专业组和新秀组,组织龙潭河、天河等景区优秀员工参加旅游服务标准化和 “互联网+营销”等培训学习。

(二)出台人才激励政策。

1、武当山特区设立武当武术发展专项基金,出台 《武当武术传承人政府津贴发放办法》,坚持每年从海内外华人中评选出30至50名杰出武当武术传承人,每人每年分别发放6000元的政府津贴。对荣获各类武术大赛冠军的,每块金牌特区给予1万元奖励。充分尊重武术用人单位的主动权,将武当功夫艺术团、武当太极功夫团成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实行绩效工资,对于特殊技能人才每月发放 “特殊补贴”500元。举办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各行业优秀人才19人,发放奖金30余万元。

2、2015年,房县县委县政府出台 《关于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为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遵循。野人洞 (谷)景区鼓励员工参加导游考试,不仅全额报销考试费用,而且对通过考试员工奖励500元,每月增加工资100元。

3、竹溪县政府在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竹溪县支持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若干政策>的通知》 (溪政办发 〔2017〕41号)文件中,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专门提出奖励及优录政策,对优秀导游、旅游服务明星等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现金奖励。

4、郧阳区区委、区政府对旅游人才的招录上给予倾斜,加大优秀年轻人才的发掘培养力度,先后招录10余人充实到文化旅游队伍中。

(三)开展引资引智工程。茅箭区通过优化服务,降低准入门槛,面向区内外广泛开展引资引智工程。吸引吴梅冬博士、柳彬博士、许荣盛、郑大兵、王德平等一批旅游人才在茅箭投资发展旅游产业。

(四)设立旅游专项资金。茅箭区每年列支旅游专项资金,共投入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800余万元,用于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品牌打造、旅游公益设施建设、旅游人才的培训和行业管理。2017年出台了促进民宿业发展措施的 《关于加快南部山区现代民宿业发展的暂行意见》,财政列支100万元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游人才发展农家乐产业,鼓励引导农家乐业主发展民宿旅游和农家旅馆,区域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目前茅箭区已启动民俗民居建设8个,其中2个已建成投用,通过摸排走访和政策宣传,下半年将有12个有特色有个性的民俗民居陆续推向市场。

(五)选拔举荐旅游人才。组织旅游行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挖掘人才,以赛代练,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其中,房县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举荐旅游行业优秀人才,推荐人才35人次,21人进入十堰市旅游人才库,野人洞 (谷)景区总经理黄华入选十堰市第二批 “3331”人才工程市委市政府重点掌握联系服务企业家,誉满城美食广场总经理、房县旅游餐饮协会会长刘世明当选市县政协委员,并入选十堰 “好人榜”。

十堰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市旅游人才的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千亿级战略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意识不够到位。一些县市区和企业在对旅游资源开发、资金项目引进、旅游市场促销、旅游经营管理中,对人才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全树立 “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有些企业认为只要做大了产业,人才自然会来,忽视了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对开发旅游人才资源的资金投入不足,有些旅游企业较少投入资金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导致整个行业人才继续教育缺乏基础和动力,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此外,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现有旅游人才利用率不高,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本次调研发现,全市旅游行业人才总量不足,缺口较大。以导游人才为例,目前全市共有持证导游总数1851人,总量不足,中高级导游缺乏,外语导游人才较少,全市共有初级英语导游61人,中级英语导游1人,高级英语导游1人,其它小语种导游比较稀缺,这与“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求相差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住宿业、餐饮业、景区等传统旅游行业,存在一定的缺口,多数主要靠增加临时工、大量招收学校旅游专业实习生和延长在职员工工作时间来维持运行。其次,旅游行业服务技能人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多数行业旅游基层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距离千亿级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差距较大。据调查,十堰市旅游行业中,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较大,景区 (点)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旅游商品、新业态与新兴服务业等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和十堰市旅游发展阶段有关,目前十堰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观光旅游为主的初级阶段,休闲与度假服务行业正在兴起,尚未形成较大规模。

(三)人才储备不够丰富。由于工资收入偏低、社会保障不足、工作较辛苦、职业社会声望不高等原因,饭店、餐饮等企业就业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近几年来,十堰市普遍面临招基层员工难的问题,旅游行业招聘基层员工的 “门槛”越来越低, “能干活”成为一些企业招聘的唯一条件,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对基层服务工作的歧视,也直接影响旅游院校学生到饭店就业的积极性,导致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员工流失,旅游企业对年轻人,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降低,服务技能人才整体素质下滑。

(四)人才政策不够完善。我市目前还未制定相关旅游人才发展政策,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和机制缺乏,人才成长、自我实现和利益吸引等大环境尚未形成,以人为本的思想尚未在旅游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得到体现,对各层次人才所关注的 “民生”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与解决,这是制约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但这些 “民生”问题单靠旅游企业是无法解决的,还需政府进行统一部署与协调。如高层次管理人才关注的政治待遇、发展空间、中小幼教育设施与教育水平等等。中低层人才流动主要是因为待遇过低,如果依赖企业提高薪资,势必加重企业的负担,政府可以从税收等经济政策上加以支持。

(五)人才氛围不够浓厚。目前我市多方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发展的合作体系尚未健全,政、学、业界联动的整体功能发挥不足,存在四个 “较少”:一是树立旅游行业正面典型较少,二是举办的行业技能比赛较少,三是对旅游人才的奖励、表彰、慰问、服务较少,四是旅游院校发挥人才培养作用较少。我市共有旅游大、中专院校 (包括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4所,但这些院校还未充分发挥出在培养地方旅游人才、提升行业人才素质中的作用。在旅游行业人才培养中,政府的人才保障顶层设计缺乏、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发挥不够,使得企业、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联系不够紧密,整体功能发挥不足。

十堰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十堰市旅游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武当山特区康泰国旅一位老总一句 “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总结得很朴实也很简单明了。据调查发现,造成人才不同程度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人才待遇过低。福利差,社会保障不足,行业基层员工月工资普遍约在1500至2000元,仅够基本生活开支。部分导游月基本工资才500元,其它收入为80至100元/天的带团费,工作辛苦,职业回报少,导致大量导游在30岁左右开始二次就业。这也导致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的学生流向待遇较好、企业运作更加规范的旅游业发达的省市和地区。

(二)培训机会不多。行业基层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素质难以提高,潜能不能发挥,看不到未来前景。目前旅游企业普遍重硬件,轻软件,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少,导致饭店、餐饮、景区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许多旅游企业为节约劳动成本,让基层员工停留在某一个岗位工作重复操作,造成工作枯燥乏味,身心疲惫。很多基层员工不能挖掘自身潜能,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工作积极性不高,因而也缺乏职业忠诚度。

(三)企业组织员工活动较少。一些地处偏远的旅游景区、饭店员工娱乐活动少,社交活动少,交际圈狭窄,不符合年轻人喜爱交友、娱乐的天性。

(四)发展空间不足。十堰市旅游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除武当山外,其他旅游企业大多 “小、弱、差”,十堰也缺乏国际国内连锁的酒店集团,一些高中层管理人才认为十堰市提供的发展空间有限,薪资水平不高。此外,部分旅游企业对中高层次管理人才重引进、轻培养,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

(五)体制机制受限。各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都是事业单位性质,有些还不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在人员编制上也是多种身份,主导一个地方的旅游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完备,也是导致行业人才引进难、流失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十堰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对策

从调研情况来看,这些年来,我市在旅游人才资源开发与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随着千亿级战略支柱产业建设的逐步推进,旅游人才紧缺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短期内,我们要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逐步解决好旅游行业人才匮乏、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建成适应我市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人才队伍,形成有利于人才集聚、人才成长、人才发展的大环境,为实现千亿级战略支柱产业建设宏伟目标创造良好的智力支撑,促进我市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此,我市在人才建设方面应采取如下主要对策:

(一) 加强领导,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策略。

牢固树立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理念,加强对人才工作宏观指导和协调。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开发旅游人才资源、建设旅游人才队伍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旅游人才队伍的工作职能,编制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将旅游人才资源作为核心旅游资源放到发展旅游的突出位置。建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将旅游人才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旅游人才规划既要对旅游人才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布局,又要根据旅游发展的实际对人才需求提出分期培养、培训和引进的要求,还要制定旅游人才开发的政策性措施,确实从体制、机制、政策、投入多方面为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十堰旅游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二)政府主导,合力营造人才发展氛围。

1、制定旅游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人才引进政策,设立旅游人才专项基金,建立高层次旅游人才住房保障机制,对引进的优秀旅游人才给予户籍、编制、子女入学入托或家属随迁等方面的特殊照顾,对于成果突出和急需的优秀人才,要采取特殊的政策,在创新创业的各个方面,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更强的激励,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研究探索建立高层次旅游人才的住房保障机制,促使其扎根十堰、 “安居乐业”,为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与壮大作出应有的贡献。

2、提高旅游行业职业魅力。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行业职业吸引力,鼓励年轻人加入旅游行业。目前受传统观念、薪酬待遇、社会观念、新闻报道等原因,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年轻人减少,十堰市目前三所高等院校的旅游类专业学生持续萎缩,优秀的学生留在十堰从事旅游行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建议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正面宣传报道,报道宣传一些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举办旅游行业技能比赛,颁发 “十堰市旅游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等,给予奖励并纳入《十堰市旅游行业人才目录》等。

(三)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人才开发政策。

1、 “校地共建”联合办学。积极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提供实习基地,开办与十堰市旅游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班次,以定向委培、按需供应的方式,为十堰市培养、输送急需旅游专业人才。

2、开办主题专题讲座。聘请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为基层一线员工开办商务礼仪、旅游服务、英语、文物鉴赏、市场营销、现代公共管理等与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调动我市大专院校培养本地旅游专业人才的积极性,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招收十堰本地旅游人才到旅游院校委培学习。

3、加强人才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优秀人才到省和市直机关、国内先进风景区、旅游企业、村、社区挂职学习,促使人才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磨练和提升,增长才干;建立人才在职学习制度。鼓励人才利用业余时间,在职参加学习,并在学习时间、培训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给予一定的学费补贴。

4、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加大旅游人才奖励制度,公开表彰对旅游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体和组织。鼓励组织旅游行业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交流评选活动,对其中表现优异的人才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将表现好的旅游专业人才吸纳到党团组织中去,邀请优秀旅游人才参与行业内重要会议和政策意见征询,提高旅游从业者的社会地位。

(四)整合资源,努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委、北京市旅游委对十堰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在人才方面的支持,重点是在旅游人才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训以及旅游教育培训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大力发挥高等院校优势。根据十堰市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需求调整高等院校专业结构,扩大和增加旅游专业院系,大力支持中、高等旅游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发展,为旅游服务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提升在职旅游教师专业水平,加强对旅游专任教师培训,创造条件推进旅游院校的师资交流与培训,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兼职或挂职或到国内外旅游院校进修考察;推进院校和旅游企业联合办学,支持我市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以多种形式同北京、武汉等国内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同组建新型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3、建设一批就业创业基地。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建设一批旅游人才就业和创业培训基地,培训一大批具有较强旅游服务技能的人才,结合开展农业观光、乡村度假、生态旅游、旅游土特产加工以及旅游纪念品制作,促其实现旅游就业或旅游创业。

(五)加强培训,狠抓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要理顺旅游管理部门体制机制,按照省市的模式,逐步将县 (市、区)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委,转变职能,人员编制应为参公人员。今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与培养各类人才,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各级旅游行政人员的在职学习。利用省内和本市内旅游院校教育资源,提升各市、县在职旅游行政人员管理水平。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主要是在职专题培训)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市场营销、规划、行业安全等具体业务能力及专项旅游知识的学习,提升在职管理人才的理论素质、行政管理能力、专业水平;二是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的国际化素质,以适应我市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有计划地选派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到旅游发达国家培训、学习、参观,重点培养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的跨国文化沟通、国际规则、国际营销及管理能力,应对国际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处理各种国际利益关系和矛盾的能力、管理和保护本土自然与传统文化资源的能力等。扩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视野,增强他们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旅游人才素质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通过各种专业人才资格考试制度和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制度,以及开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研修班,提升旅游企业现有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同时,针对市场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旅游院校开设旅游企业发展急需而又紧缺的新专业和新学科,加强旅游企业项目策划、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营销策划、旅游景区规划和旅游企业中层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日语、德语、韩语、俄语等小语种导游等专业人才的培养。

3、培养旅游人才服务技能。加强旅游人才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旅游人才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全力抓好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主要抓好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同时,通过各种技能比赛,以赛代训,全面提高基层旅游人才的素养与服务技能。

(十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供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